欢迎来到2022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 深圳医博会
媒体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中心 >> 行业新闻 >> 浏览
行业新闻

600多家互联网医院上线 中国互联网医疗的春天已经到来?

时间:2020-11-30 15:54:3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点击:

2020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为你解读:



600多家互联网医院上线 中国互联网医疗的春天已经到来?-智医疗网

“医疗有时移不动。”丁香园医学论坛创始人李天天的这句话流传甚广,被用来解释医疗健康市场的特殊性——巨大的信息不对称、技术与资本力量很难迅速抹平信息鸿沟、供需双方需要漫长的培养习惯过程、市场不易被打透……

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这一切。几乎是一夜之间,互联网医疗完成了一轮有史以来最广泛的用户教育和市场普及。其在抗疫“第二战场”的出色表现,推动了国家政策密集出台,一些呼吁多年的顶层设计问题得以破冰。在政策、需求的双轮驱动下,互联网医院借着新基建的东风,迎来爆发式增长。

火热的产业数据背后,“互医”从业者却泼了一盆冷水。他们普遍认为,后疫情时代的互联网医疗刚刚拉开全面发展的帷幕。与其他应用领域相比,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要慢得多。在这个涵盖“医、药、险、数据”的大体系中,既有“助动器”,也有“制动器”;既有首诊禁止、网售处方药合规要求等看得见的红线,也有医生难入网等看不见的红线;既有互联网的马太效应,也有大医院的虹吸效应……

医疗和教育一样,都是围绕着人的价值和信任而生的行业。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不会迷路,不会赶路,而是像李天天所说的那样:“这个行业没有风口,也没有寒冬。这是大海的航行,不是足球的竞技,没有什么上下半场,需要的是耐心和勇气。”

“互医”江湖,需求至上

新冠肺炎疫情对互联网医疗推动几何?从一个数字可见一斑:据公开数据显示,仅2020年上半年,就有215家互联网医院挂牌。而2019年全年,互联网医院共新增223家。半年发展出过去一年的量,难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党委书记瞿介明公开发问:你们看懂需求了吗?

“我发现,互联网公司做的很多工作,没有考虑病人到底需要什么,也没有考虑线下实体医院需要什么。如果不了解这两种需求,就没法做互联网医院。”瞿介明所在的瑞金医院就是疫情期间开张的215家互联网医院的参与者之一。像这样由实体医院主导的互联网医院有166家,占比近八成。这个主导方比例与2019年的数据基本持平。

数据能说出很多故事。比如,互联网医疗为何跟其他“互联网+”行业不一样,平台始终未能战胜“生产型企业”而成为赢家?又比如,互联网医疗为何又“慢”又“热”,让你很难随时随地点上一份“外卖”的医疗服务?

疫情改变就医场景,网络催生新的需求

医疗是个垂直行业。一般而言,互联网能为垂直行业提供三个层次的赋能:信息、产品、服务。第一个最好理解,就是通过信息技术进行资源互联,比如线上科普、问诊等。而后两者要实现信息化,都涉及一个核心问题:医疗服务场景。

当前,中国最主流的医疗服务场景是什么?解放军总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刘敏超分享了一个画像:在线下医院,医生为每位患者诊治的时间大概是6分钟,每个上午大概可以看38位病人。

6分钟,大致可以看作当下医疗行业生产效率的一个量化体现。

但疫情从客观上改变了医疗服务的主流场景——在防控导致的严格隔离、限制出行等背景下,互联网诊疗有了更大、更全面的应用场景,在供需两端都释放了巨大的潜力。

在需求方,国家卫健委属管医院的互联网诊疗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7倍,一些第三方平台的互联网诊疗咨询增长20多倍。易观数据显示,疫情催化下,未来1到3年内,习惯在线上获得问诊、续方、开药等服务的患者将从不足10%增长到超过50%。

在供给方,互联网成为医生维持接诊量、开展病人管理的新选择。多家互联网医疗平台在疫情期间迎来了线上医生数量的高速增长,有企业的医疗团队增长人数在上半年就达到了2019年全年增长人数的两倍。公立医院也在“政策+需求”的双轮驱动下,加速拥抱互联网。有机构预测,在未来1到3年内,二级以上医院都将陆续完成互联网医院平台的搭建。

值得注意的是,刘敏超指出在线上场景,医生问诊所需的时间仍然需要6分钟,但收入却只有挂号费。表面上看,诊疗效率不变,收入却降低了。不缺病患的实体医院、医生们为何对线上平台热情高涨?

答案就是:互联网医疗在打通原有医疗服务场景堵点、痛点的同时,释放出新的需求。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万小平描述了这样一幅场景:一个孕妇突然肚子疼了一下,或者胎动次数跟昨天不一样了,如果按照过去的模式,孕妇要到医院来排队挂号,等看上医生起码要耗费半天的时间,但要在线上进行咨询,效率就非常高了。而对医院来说,不仅排队现象缓解,获取病人的途径也更加多元了。

因此,6分钟的场景背后,凝结着医疗服务生产领域高度的专业性、技术性及人才垄断性。这正是第三方平台等外力在核心诊疗环节,一直难以“撬动”实体医院主导地位的原因所在。

但另一方面,在医疗服务这个高度闭合的全链条中,还存在着很多“6分钟”之外的场景,比如导诊挂号、报告读取、拿药用药、慢病管理、支付方式、健康促进等院前、院中、院后服务环节。对医疗服务的全流程改造,改进医院管理方式、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打造多元化健康场景,将成为下一阶段互联网医疗发力的重点。

“需求的增加,才是推动政策和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动力。”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健康经济研究室主任陈秋霖说,后疫情时代,互联网医疗将加速推进到全面发展的阶段。

在瞿介明看来,目前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尚未实现从需求方出发,把相关各方串在链条上、平台上,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比如,专家在线上开了药,病人还得自己想办法去买药;专家没法在线开检查单,病人也没法做检查等。

“我们希望构建这样一个平台——支付方、服务方、需求方全部找到自己的站位,这才是一个理想状态。”瞿介明说。

近600家互联网医院的轨迹:放下路径之争,融合才是未来大趋势

这样的平台,会诞生在第三方企业,还是公立医院主导的模式下?这是中国互联网医疗发展之路上旷日持久的争论。

作为互联网医疗进入诊疗核心的标志,互联网医院已成为各地医疗健康的“新基建”。截至2020年6月底,全国各地已审批设立互联网医院近600家。

梳理它们的发展轨迹,半月谈记者发现,互联网医院在2017年出现了一轮建设高峰,又在2018年随着政策加强监管而整体建设数量下滑。进入2019年后,多地省级监管平台建成,互联网医院数量又一次猛增,到2020年出现“井喷”。

从主导方变化来看,2017年以前,企业主导的互联网医院在宁夏、山东、广东等地区发展势头迅猛,占据主流。但2018年国家卫健委出台《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之后,情况发生根本性转变,实体医院越来越多地建设互联网医院,占比已远超企业主导的互联网医院。

有人把公立医院和企业分别比喻为城内和城外的“大佬”,认为两者迟早要“打起来”。业内专家普遍认为,两者各有优缺点,疫情后的互联网医疗发展应妥善处理两者关系,互相融合发展。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原院长、春田医管创始人段涛直言,大多数公立医院的App是“三好”:好丑、好乱、好难用,这是因为公立医院缺少“服务基因”,还停留在工程师思维。

他认为,单体公立医院的患者有限,医生总时间有限,整体资源很容易见顶,所以可以做好,但难做大。而平台型互联网医院利用服务器就能面对全国所有患者,可以做得大,但由于医生资源无法轻易拿到,不一定做得好。

事实上,互联网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已现隐忧。一些知名度不高的互联网医院线上增量不大、医生没有动力,运营属于赔本赚吆喝。一些医院不愿意让医生多点执业,认为线上诊疗是不务正业。

“院长们总有一些担忧,觉得我的医生都到网上去了,医院还能管理得好吗?医生成了网红会不会跑掉?老是想这样的问题,其实大可不必。”万小平说,网上再红的医生,他都得有一个着落点,来给病人做检查、做手术。医生在网上红起来,医院也跟着红起来,这不是双赢的事情吗?

好大夫在线创始人兼CEO王航认为,互联网医院存在的困境,反而让人们看到了第三方平台和公立医院的融合点。“在新病人的导诊、分发上,第三方平台可以把病人精准导向医生,公立医院也可以通过平台扩大吸引患者的渠道。”

“我对互联网医疗未来趋势的研判就是融合。”陈秋霖表示,一是多种业态融合发展,二是互联网企业之间也会出现兼并和融合,三是互联网企业要想办法与医疗机构融合,利用互联网加强基层医疗,“这种融合才是解决老百姓医疗刚需的重点,所以是国家最看重的”。

百余条新规的密度:织牢“医—药—险”领域安全网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5年至今,国家和地方共发布了百余条有关互联网医疗的政策法规,已逐步涵盖“医—药—险”领域。其中,疫情期间,我国及时将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不仅弥补了线下医疗缺口,也助推了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

今年4月,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首次提出探索推进“互联网医疗医保首诊制”,引起业内广泛热议。

互联网医疗一直走得很“慢”,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不得对首诊患者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这是由于医疗是一个严监管领域,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多次表态,诊疗是互联网医疗最核心的业务,安全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另一方面,互联网医疗又一直很“热”。不仅疫情期间表现亮眼,今年上半年与“互联网医疗”相关的企业还新增了6.3万家,同比增长153%。

面对这个巨大的市场,遏制行业急于增量、“跑马圈地”的冲动、严守医疗服务质量安全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

“互联网行业发展中,因为有了补贴导致服务围着补贴而不是群众需求的案例并不少。”陈秋霖说,对于第三方平台直接提供的医疗服务,在诊疗边界、流程都还不清晰时,应先保持用户付费,促使平台开展更符合患者需求的创新,条件成熟时再开展医保支付。

药品是互联网医疗服务场景中风险较高的产品。老百姓大药房董事长谢子龙说,从安全角度考虑,网售处方药放开的推进过程要谨慎,一是线上线下监管政策统一,规避监管漏洞;二是初期要采取以区县行政规划为半径的网订店送、网订店取模式,和我国药品监管现行体系相配套,最大程度实现监管安全。

在互联网医疗浪潮中,很多创业者已经坦然接受了医疗的“慢”,比如选择聚焦健康端、不做医疗端的丁香园。

李天天说,做医疗健康行业的时候,会有一个非常深刻的认知,就是你去服务的对象是人,是生命。“我们更愿意通过整体、连续的方式,不断获取动态的健康数据,然后根据这个数据去进行实时的、个体化的健康管理或是治疗,我觉得这个一定是未来的趋势。”

来源:江苏经济报


本文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观众预登记 展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