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界
信息化平台是推进医共体建设的重要工具,也是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最便捷的方式。依托信息化手段构建医共体内部人、财、物高效管理模式,实现精细化运营管理是助力医共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2021年10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依托县医院建设县域医共体内的医疗质控、人力资源、运营管理、医保管理、信息数据等高质量管理“五大中心”,强化县医院对县域医共体内的医疗卫生机构的协调管理。近几年是医共体建设的关键年,信息化如何赋能医共体运营管理实质化运行,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些阐释。
1、医共体基础管理平台
依托信息化应用功能指引要求,统一人力、财务、物资、事项等域的基础信息根据医共体一体化管理特点,统一标准化基础信息,为平台能力层及应用层提供完整以及统一的体系管理支撑,同时整合开放平台,提供统一的配置管理、认证中心安全管理等能力。采用统一的编码规则和口径,实现人、财、物基础数据字典共享,实现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集成。
2、医共体信息化运营管理
以医共体为单位,统一运营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全面推进医共体资源调配、业务经营、质量评价、财务分析、效率监测等数字化管理,提升基于大数据的服务运营能力,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打造数字化、智能型医共体。
1) 统一人事档案
对区域内所有医疗机构人员统一建档立卡,分析人力资源机构分布情况、学历情况、职称情况、高层次人才情况。实现招聘计划管理,统一上报审批;进修规培管理,统一上报审批考核。总院编制池管理,按业务量服务量设定机构人数上限下限,总院统一安排人员调动、轮岗管理。构建医共体领导力人才画像等等。
2)统一绩效考核
统一医共体内县、乡、村绩效薪酬考核与分配制度,落实“全员目标年薪工分制”完全避开了原有医生薪酬分配与医院经济收入挂钩的绩效考核分配模式,有利于遏制公立医院“创收”冲动。工作量考核不再与医院经济收入挂钩。绩效考核更合理衡量医疗项目本身价值,不再依附收费项目价格来计算薪酬,有利于医务人员按照医学目的提供医疗服务,促进“三合理”,凸显公立医院公益性质
3)统一财务管理
设置财务管理中心,集中核算,分别设账,分级分类设置审批权限。推动医共体统一财务管理中心建设,特别是财务报销审批、预算管理、报表汇编等。
4)统一资产设备
统一编码规则,支持双编码体系,加强标准品规管理。建立采购审批流程,健全内控管理体系。可对接第三方服务,探讨统一维修、检定、计量管理。大型设备效益分析,优化资源配置。总院内跨院区调拨管理,提高设备资源使用效益。可视化资产监管分析,避免重复购置和浪费。
4)统一物资招采供
统一物资编码和目录、支持双编码体系,加强标准品规管理;搭建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物资需求统一计划上报、招标采购由医共体牵头医院统筹安排,统一结算,各自收货使用的招采供体系。物资配送可对接第三方服务,同时实现医共体可视化药品耗材监管分析,精细化库存管理。
6)统一信息管理
整合医共体牵头医院现有的硬件资源,以满足规划所需的资源要求进行硬件资源、信息安全的规划与实施;统一对IT项目管理与日常维护进行管理,实现按标准流程化、规范化进行管理,提高项目执行效率。
7)统一中医药管理
积极响应国家关于中药传承与创新发展指示精神,实施统一的中医药管理,具体包括:统一中医药人员管理、统一中药管理、统一中医业务管理、统一中医药绩效管理、统一中医药信息化管理等等。
3、县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
依托上级卫生健康信息化总体框架,按照“一中心、一朵云、一张网、一门户”的要求,大力推进健康管理个性化、智能化和便捷化,开展全面健康管理,提升健康服务水平。建设医共体内医疗卫生数据中心(平台),统一数据标准、集中采集和存储医疗卫生服务与管理数据。以区域内常见慢性病为切入点,建设居民健康数字身份档案,推广“互联网+慢病管理”模式,方便家庭签约医生进行慢病个性化干预,增强签约居民的健康获得感。统筹管理各级医疗机构卫生健康信息、网络和数据安全保障工作。
4、互联网+医疗卫生服务
本着“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路”的理念,持续深化医疗卫生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疾病诊治疗方面,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开展远程专家门诊、远程紧急会诊等远程医疗服务,提供分时段预约、在线支付、检查检验结果推送、部分常见病和慢性病线上复诊、线上开具处方与药品网络配送等服务。健康管理方面,创新“互联网+”健康服务应用,开展慢性病、妇幼健康和家庭医生签约等在线服务管理,提供健康咨询、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和服务提醒等。双向转诊方面,推行“互联网+”分级诊疗,建设县域预约转诊系统,对接省预约转诊平台,提供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等服务。医疗服务方面,建立“互联网+”人工智能服务,打通医疗服务的各个环节,整合各方资源“围着病人转”,为病人提供高效服务。
5、医共体数字化监管
以医共体整体运行绩效为抓手,开发应用基于DIP/DRG的医共体绩效管理评价体系,强化对医疗质量、病种结构、药品、耗材使用和医疗费用的常态监管和动态分析。加强药品、耗材采购供应信息有效管理和合规共享,建立采购价格监测、分析和预警机制。推行医保智能审核和实时监控,将临床路径、合理用药、支付政策等规则嵌入医院信息系统,实现事前提醒、事中监督、事后审核。进而整合贯通医疗、医保、医药等相关信息系统,建立实时、动态、连续、综合的监管服务平台和监管机制。
总之,医共体坚持以牵头医院信息化平台建设为引擎,驱动医共体建设,实现医共体成员单位医疗健康信息标准化、统一集中存储和管理,实现信息与数据的联通共享,以及对各类业务的分析、监管和评价,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卫生资源优势,最终在医共体内建立健全快捷、高效、智能的诊疗服务形式和全周期、动态、可实时互动的健康管理模式,为区域内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立体化、全方位、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