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院信息化
1.1 建设内容
智慧医院是指以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上,通过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在满足患者需求为导向下实现高效运营管理及优质服务流程优化的数字型综合性医院。
因此,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网络通信设备、服务器存储设备、终端设备等硬件设施以及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等软件平台的部署和维护。
业务系统建设:包括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RP(Hospital Resource Planning)、LIS(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EMR(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CIS(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CDSS(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等涵盖医院各个业务领域的系统的开发和集成。
数据中心建设:包括数据采集、清洗、整合、存储、分析、挖掘等过程的实施和管理,以及数据共享平台和数据应用平台的搭建和运营。
服务流程优化:包括通过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互联网+”服务模式,如在线挂号、在线问诊、在线支付、在线处方等,并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如智能导诊、智能诊断、智能辅助等。
1.2 市场规模
2021年中国医院信息化核心软件市场规模为195亿元,同比增长30.9%,在整个医疗信息化市场中占比最大。2022年市场规模达到230亿元,同比增长17.9%,预计未来几年复合增速达到16.9%,到2024年总规模达到307亿元。
1.3 竞争格局
从竞争力分析来看,医院信息化服务厂商的市场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产品能力:指厂商能够提供的医院信息化产品的种类、质量、功能、性能、稳定性等方面的综合水平。
服务能力:指厂商能够提供的医院信息化项目的咨询、设计、实施、运维、培训等方面的综合水平。
技术创新能力:指厂商能够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对医院信息化产品和服务进行创新和优化的水平。
渠道拓展能力:指厂商能够利用自身或合作伙伴的资源,覆盖不同地区、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医院客户的水平。
品牌影响力:指厂商在医院信息化市场中的知名度、美誉度、口碑等方面的综合水平。
二、临床信息化
2.1 建设内容
临床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临床医疗过程中的数据采集、存储、处理、传输、共享和应用,提高临床诊疗质量和效率,促进临床知识的创新和传播的过程。临床信息化是医院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关键环节。
因此,临床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电子病历系统(EMR):指以电子化方式记录患者在医院就诊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医疗文书,并实现数据的存储、管理、查询、统计等功能的系统。
临床信息系统(CIS):指以电子化方式支持临床医疗业务流程,并实现数据的采集、传输、共享等功能的系统。主要包括门诊医生工作站(OPD)、住院医生工作站(IPD)、护理信息系统(NIS)、手术室信息系统(ORIS)、药房信息系统(PIS)、检验信息系统(LIS)、放射信息系统(RIS)等。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指以电子化方式提供临床诊疗指南、药物知识库、检验检查参考值等临床知识,并根据患者个体化数据提供智能化辅助诊断和治疗建议的系统。
影像存储与通信系统(PACS):指以电子化方式实现医学影像数据的采集、存储、传输、显示和处理,并与其他临床信息系统进行集成和共享的系统。
2.2 市场规模
2022年中国临床信息化核心软件市场规模达到159亿元,在医疗信息化市场中占比第二,仅次于医院信息化核心软件市场。2022-2024年临床信息化市场的复合增速将达到24.7%,到2024年总规模将达到240亿元。临床信息化市场的快速增长主要受益于医院评级、智慧医院建设与医院运营管理等内外部因素的驱动。
2.3 竞争格局
从竞争力分析来看,临床信息化服务厂商的市场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产品能力:指厂商能够提供的临床信息化产品的种类、质量、功能、性能、稳定性等方面的综合水平。
服务能力:指厂商能够提供的临床信息化项目的咨询、设计、实施、运维、培训等方面的综合水平。
技术创新能力:指厂商能够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对临床信息化产品和服务进行创新和优化的水平。
渠道拓展能力:指厂商能够利用自身或合作伙伴的资源,覆盖不同地区、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医院客户的水平。
品牌影响力:指厂商在临床信息化市场中的知名度、美誉度、口碑等方面的综合水平。
三、区域医疗信息化
3.1 建设内容
区域医疗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区域内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数据交换、共享和协同,提高区域医疗资源的整合和优化,促进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的过程。区域医疗信息化是医疗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分级诊疗和健康管理的关键环节。
因此,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区域医疗信息平台(RHIN):指以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实现区域内各类医疗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查询、统计等功能,并提供数据交换和共享服务的平台。
区域医疗协同平台(RHCP):指以电子处方为核心,实现区域内各类医疗业务流程的协调和优化,并提供远程会诊、转诊转院、双向转诊等协同服务的平台。
区域健康管理平台(RHMP):指以电子健康卡为核心,实现区域内居民健康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查询、统计等功能,并提供健康教育、健康评估、健康干预等管理服务的平台。
3.2 市场规模
2022年中国区域医疗信息化市场空间达到1245亿元,在整个医疗信息化市场中占比最大。预计2022-2024年复合增速达到22.6%,到2024年总规模达到2230亿元。
3.3 竞争格局
从竞争力分析来看,区域医疗信息化服务厂商的市场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产品能力:指厂商能够提供的区域医疗信息化产品的种类、质量、功能、性能、稳定性等方面的综合水平。
服务能力:指厂商能够提供的区域医疗信息化项目的咨询、设计、实施、运维、培训等方面的综合水平。
技术创新能力:指厂商能够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对区域医疗信息化产品和服务进行创新和优化的水平。
渠道拓展能力:指厂商能够利用自身或合作伙伴的资源,覆盖不同地区、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医疗机构客户的水平。
品牌影响力:指厂商在区域医疗信息化市场中的知名度、美誉度、口碑等方面的综合水平。
四、布局优化建议
以下为针对医疗信息化行业的布局优化建议:
加强顶层设计和标准制定,推动医疗信息化建设的统一规划和协调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多个层级、多个领域,需要有明确的顶层设计和统一的标准规范,以保证数据的质量、安全和互通。同时,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管,鼓励医疗机构和服务厂商积极参与医疗信息化建设,促进医疗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和差距的缩小。
加快平台化、一体化和智能化建设,提升医院运营管理效率和临床决策支持能力。据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平台化程度仍然较低,各个业务系统之间的集成度不高,导致数据孤岛现象严重。因此,需要加快构建以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平台,实现各个业务系统的一体化运行和数据共享。同时,需要利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医院运营管理效率和临床决策支持能力,实现智慧医院的转型升级。
拓展“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服务链条,打造以患者为中心的卫生医疗体系。医疗信息化建设应该以患者需求为导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全覆盖的服务。因此,需要拓展“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服务链条,包括在线预约挂号、在线问诊咨询、在线处方开具、在线药品配送、在线随访评估等,并通过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线上线下的无缝对接。
深入挖掘数据价值,构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健康大数据中心。据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医疗数据的利用率仍然较低,数据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需要深入挖掘数据价值,构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健康大数据中心。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实现对居民健康状况、医疗资源配置、医疗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监测评估,并为政策制定、科学研究、商业应用等提供数据支撑。
加强跨界合作和生态构建,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合作模式和商业模式。医疗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参与和协作。因此,需要加强跨界合作和生态构建,形成政府主导、市场推动、社会参与的多元化合作机制,并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合作模式和商业模式。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益共赢的方式,实现医疗信息化行业的健康发展。
五、总结
从医院信息化、临床信息化和区域医疗信息化三个方面,分析了2023年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的发展现状、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区域分布和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相应的布局优化建议。
在国家政策持续扶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医疗需求持续增长等多重因素驱动下,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同时,在标准规范不统一、数据安全风险突出、人才缺口较大等多重因素制约下,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也将面临巨大挑战。
因此,在未来几年内,在加强顶层设计和标准制定、加快平台化、一体化和智能化建设、拓展“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服务链条、深入挖掘数据价值、加强跨界合作和生态构建等方面,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将有望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和提升人民健康水平做出重要贡献。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