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疗行业再次迎来了技术的革新。根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的报道,AI的浪潮已经席卷医疗领域,各地医院相继完成了DeepSeek技术的本地化部署,从而不仅为临床诊断和科研提供了帮助,也在行政管理上带来了新的变革。AI辅助诊断、自动书写病历文书、优化治疗路径等功能正在改变医生的工作状态。那么,人工智能是否还有可能进一步深入,真正执掌手术刀,以成为更加全能的“战士”呢?
实际上,机器人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早已不再新鲜。外科手术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直到如今的机器人手术时代,正逐步向着精准化、安全性与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手术机器人不仅显著提高了外科手术的精确度和安全性,还重新定义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效率。
最近,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厦门医院成功实施了中国首例利用国产单孔机器人进行的儿童腹腔多部位肿瘤切除术。术后,一名14岁的畸胎瘤患儿在经过严密评估后,医院专家团队决定使用国产单孔机器人进行腔镜手术,有效切除了盆腔及膈肌下的肿瘤。值得关注的是,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普外科特聘主任董岿然指出,国产单孔机器人可以通过脐部进入,进行创伤更小的手术操作,帮助患者更快恢复。相较于传统的微创器械,机器人具有灵活的机械臂,可以在深部肿瘤手术中发挥更大优势。
那么,手术机器人究竟是什么呢?简而言之,它是利用机械臂和微管来对身体内隐蔽腔道进行微创治疗的设备,可辅助外科医生精确控制手术力度与稳定性,完成复杂的手术。据了解,自20世纪80年代末手术机器人首次进入医疗领域以来,已经在多个医学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青岛大学副校长、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中心主任牛海涛指出,手术机器人作为医疗机器人研究的重要方向,正在彻底改变传统手术模式,正推动外科手术迈入自开放手术及腹腔镜手术以来的第三次技术革命。
特别是随着微创外科理念的普及和对精细化治疗需求的增加,手术机器人已经逐渐成为多种疾病的首选治疗手段。比如,当前广泛使用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2024年预计完成各类外科手术约268万例,比去年增长17%。预计在202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300万例。
手术机器人的成功得利于其先进的多维度机械臂设计和3D高清视觉系统,使其能够模拟人手完成复杂精细的操作,在术中保证高效连贯,从而降低手术创伤及风险。在这种背景下,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主任张莉亚分享了她的实践经验,表示手术机器人的应用为医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支持。以往在进行盆底手术时,医生面临着看不见、难以精准缝合的难题,而如今凭借手术机器人,医生能够获得十倍放大的视角,深入平常人手触及不到的区域,手术实现了质的飞跃。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泌尿外科教授种铁也认为,手术机器人不仅在精确灵活度上脱颖而出,同时在人工智能的支持下,通过深度学习模型能够识别解剖结构,为外科医生提供实时反馈,帮助其做出更加精准的决策。同时,基于5G及未来6G的高速网络,外科医生越来越能够在远离手术现场的情况下进行复杂操作,不仅如此,很多外科教育和培训都可以在虚拟环境下进行,这也大大缩短了医师的学习曲线。
然而,在我国手术机器人市场上,进口的达芬奇系统依然占据着大量的市场份额。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产手术机器人正实现跨越式的进展。牛海涛表示,国产手术机器人从核心部件研发到全系统集成不断有了新的突破,逐渐涌现出多种自主品牌,逐步打破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国内市场的垄断,并在人工智能辅助、术中导航等多个维度上引领着行业发展的新潮流。
事实上,近年来不断出台的政策也为医疗机器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例如,《中国制造2025》目标强调要重点发展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的诊疗设备,而《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将手术机器人视为重点发展领域。种铁指出,从裸眼3D技术到分体式机械臂架构,国产手术机器人系统正在不断探索区别于达芬奇气的特点,以便在我国庞大的医疗市场中独树一帜。例如,国产微创机器人不仅是国内首台腔镜手术机器人,还具备力反馈作用;而精锋机器人则结合AI算法与图像传输,大大提升手术安全性和效率。
随着国产手术机器人的不断推广,尤其由于价格下降,现在一些市一级医院也开始逐渐配备这种先进设备。种铁认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当AI与手术机器人相结合时,会带来机遇与挑战的共存。
种铁总结道,机遇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当AI与机器人技术结合后,手术机器人将向智能化和精准化发展,如AI可以在术前进行规划辅助、术中导航和术后监测等。然而,这也面临着伦理问题、数据隐私问题等挑战。此外,在机器人应用的初期阶段,成本问题依然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由于机器人在触觉感知方面的不足,力反馈依然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总之,尽管AI在手术机器人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但并不意味着它可以完全取代医生。高水平及复杂手术依然离不开经验丰富的医者。种铁将这种关系归结为“协同操作”,乐观期待AI辅助的手术机器人能够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愈加成熟,最终为每位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他希望AI能够成为医生的“辅助驾驶系统”,为医生提供实时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但在目前,这一发展仍需多方努力促进,并通过模拟训练和增强现实技术帮助医生掌握手术机器人的操作技能,确保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