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2025上海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 上海医博会
媒体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中心 >> 行业新闻 >> 浏览
媒体中心
行业新闻

2025医疗器械展会——家用医疗器械:从医院到家庭的健康守护者

时间:2025-3-24 10:14:09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点击:

2025医疗器械展会了解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家用医疗器械已经从医院走进了我们的家庭,成为日常健康管理的得力助手。这些设备不仅方便实用,而且能够帮助我们及时了解身体状况,预防疾病的发生。

热门家用医疗器械大盘点

健康监测类:血压计、血糖仪、血氧仪等设备可以帮助我们随时监测身体指标,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来说,更是不可或缺的健康管理工具。例如,血糖仪让糖尿病患者能够方便地在家中进行血糖检测,及时调整饮食和用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治疗护理类:雾化器、理疗仪等设备则为家庭治疗和康复提供了便利,让我们在家中就能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比如,雾化器可以帮助呼吸道疾病患者将药物直接送达病灶,缓解咳嗽、气喘等症状。

应急救援类:急救包、便携式心电图机等设备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发挥关键作用,为我们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以急救包为例,它包含了各种急救用品,如创可贴、医用棉签、退热贴等,可以在意外受伤或突发疾病时及时进行处理。

政策助力,家用医疗器械市场迎来新机遇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鼓励企业创新,提高产品质量,为家用医疗器械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例如,2024年3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加快制造业“六新”突破实施方案》,重点发展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材、薄膜、纤维等制品,拓展在机械制造、医疗器械等领域应用。此外,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动家用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如上海市发布的《关于加强本市临床研究体系和能力建设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推动人工智能、组学技术、类器官等前沿技术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加强医学影像及诊疗设备、微创植入介入器械、高端康复辅具等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和关键材料技术、核心元器件研发。

技术创新引领家用医疗器械发展新潮流

智能化、小型化、多功能化成为家用医疗器械的发展趋势。智能手环、智能血压计等设备通过与手机APP连接,能够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分析,为我们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而一些新型的家用医疗器械,如连续血糖监测仪、智能验配助听器等,更是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和便捷的操作,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欢迎。

家用医疗器械挑选指南

在医生指导下购买使用:医疗器械是用于诊断、治疗疾病的,购买前应听取医生的意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要定期由医生评价使用效果,检查有没有不良反应,防止误用损害健康。

查看经营者有没有资格:要到正规药店或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购买,并验看其是否具备《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或备案凭证)和《营业执照》等合法资质,售后服务是否有保障。

查看产品资质:医疗器械产品应具备《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或备案凭证),《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或备案凭证)。如果需要辨别真假,可以登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查询。在数据查询栏目中点击医疗器械,输入注册证号或产品名称,全国各地的产品都可以查到。

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在购买医疗器械前,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询问销售人员或医生,弄清产品的作用机制、适用范围、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禁忌证等,根据医生的建议和自身情况选择购买和使用。

索取发票:消费者在购买医疗器械时一定要索取购物发票。正式发票是购买凭证,在产品保修、质量投诉中用处很大,一些搞非法销售的也往往没有正式票据,所以千万不能图省事贪便宜。

避坑指南

警惕虚假宣传:不要轻信推销人员的宣传,特别是那些夸大疗效、宣称“包治百病”的产品。要仔细核实产品的适用范围和禁忌症,避免被误导。

注意产品参数:以制氧机为例,要选择符合医用级标准的产品,确保氧气浓度达到90%以上。同时,注意流量调节范围是否满足需求,避免购买到不达标的产品。

避免低价陷阱:价格过低的产品可能存在质量问题或不具备应有的功能。建议选择知名品牌和正规渠道的产品,确保质量和售后服务。

警惕免费体验:一些不良商家以“免费体验”为诱饵,吸引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进而推销高价产品。要保持警惕,避免不必要的消费。

家用医疗器械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让我们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健康挑战。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家用医疗器械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惊喜。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