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2024上海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 深圳医博会
媒体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中心 >> 行业新闻 >> 浏览
媒体中心
行业新闻

最高降92%,耗材中选结果公布:强生、施乐辉、泰利福…

时间:2021-4-28 8:14:1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点击:

2021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为你解读:

来源: 医械之栈举报

  降价92%,多家知名械企中选

  根据现代快报消息,4月24日,苏州、盐城、宿迁、徐州、南通、淮安等六市组成的联盟,在苏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展医用耗材带量续约扩围谈判。

  当天,六市211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与29家生产企业对人工合成骨等三类医用耗材展开了激烈谈判。

  经过4个小时多轮的报价和谈判,人工合成骨、带线锚钉、腔镜下单发不可吸收夹三类产品平均降幅分别为67%、52%、72%,最高降幅分别为73%、77%、92%。

  4月24日,苏州市医保局发布《关于苏盐宿徐通淮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联盟带量续约扩围谈判结果的公示》显示:

  人工合成骨拟中选企业包括纳德、天津市赛宁生物等;

  带线锚钉拟中选企业包括强生、施乐辉、锐适等;

  腔镜下单发不可吸收夹拟中选企业包括浙江微度、江苏三联星海、泰利福等。

  现代快报消息显示,苏州市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处处长王晓萍表示,本次联盟谈判是在苏州、盐城、宿迁联盟带量价格谈判基础上开展的,续约扩围谈判具有联盟范围更广、采购总量更大、采购金额更高、程序更加透明的特点。

  本次采购总量与2019年三市采购量相比均翻番,其中人工合成骨产品采购总量分别达到14000余克和17000余立方厘米;带线锚钉达到13000余个;腔镜下单发不可吸收夹达到60余万枚。

  作为江苏省内最早探索高值耗材区域联盟带量采购的城市,2019年,苏州与盐城、宿迁三市跨区域“团购”高值耗材,在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此次三类高值耗材到期续约,联盟采购的“朋友圈”也进一步扩大,新加入了徐州、南通和淮安3个城市。

  上次谈判,价格砍半

  据了解,4月1日,苏州市医保局发布《苏盐宿徐通淮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联盟带量续约谈判公告》显示,决定在苏州、盐城、宿迁、徐州、南通、淮安六市开展苏盐宿医用耗材联盟带量价格谈判品种续约谈判工作。

  带量价格谈判品种包括人工合成骨(骨粒、骨块)、带线锚钉(Ti合金、peek、可吸收)、腔镜下单发不可吸收夹等产品。

  根据苏州市医保局和盐城市医保中心官微信消息,2019年11月22日,苏州市、盐城市、宿迁市公立医疗机构耗材联盟带量价格谈判在苏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

  经过5个小时多轮报价和谈判,最终:

  人工合成骨按生产厂家谈判,中选品种平均降幅41.10%,最高降幅63.4%;

  带线锚钉按单个品种分别报价谈判,中选品种平均降幅31.98%,最高降幅42.55%。

  腔镜下单发不可吸收夹平均降幅43.27%,最高降幅55.29%;

  谈判后,一位中选械企代表说:“人工合成骨骼颗粒价格我们让了40%左右,原来大概每克6000多元,现在每克3000元左右。”

  另外,今年3月22日,金陵晚报消息显示,南京市医保局与相关企业签订整体采购谈判结果延续确认书,持续创新南京医用耗材“打包降价”的治理办法。

  据了解,2019年,南京市医保局与三家知名医用耗材企业开展整体采购谈判,所涉企业在南京地区中标的全部医用耗材价格整体下降25%-30%。续签以后,整体谈判以医疗机构往期使用量的70%为基准,约定最低采购量。

  人工骨:中外企并存,国产正在崛起

  在骨科领域,由于严重创伤、骨肿瘤、骨髓炎等多种原因所致的骨缺损十分常见。目前常用的骨修复材料包括自体骨和金属假体。自体骨增加了患者的创伤和痛苦;金属假体存在松动、断裂等问题。因此,人工骨替代材料移植修复骨缺损成为医学重点。

  人工骨是指可以替代人体骨或者修复骨组织缺损的人工生物材料,人工骨正是本次带量采购的耗材之一。

  根据Grand View Research的行业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骨移植及替代品市场规模估计为25.8亿美元,预计在预测期内复合年增长率为4.1%。越来越多的脊柱融合手术,目标人群以及同种异体移植的采用是该市场的主要增长动力

  根据联合国人口与经济事务部的数据,2013年60岁以上的人口为8.41亿,预计2050年将达到20亿。因此,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会极大的增加骨科疾病的发病数量,随之带来的就是大量的骨科手术量,这也会极大的刺激人工骨组织材料的需求。

  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骨修复材料行业需求量约3.68万克,同比2016年3.12万克增长了17.95%。

  我国骨科内植入物行业呈现出中外企业并存,外资企业占主导地位的市场竞争格局。我国骨科内植入物行业内多数企业规模偏小,研发能力薄弱,市场竞争力不强。外资企业凭借技术、品牌以及资本等优势较早的就进入了中国骨科内植入物市场,并占据了有利的市场竞争地位。

  捷迈(Zimmer)、美敦力(Medtronic)、史赛克(Stryker)、强生(Johnson&Johnson)等跨国企业在我国骨科内植入物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在70%以上。

  中国产业信息网分析,在行业技术不断创新,国内企业自身技术、工艺及研发能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中国骨科内植入物市场上涌现出了一批市场竞争力较强,规模较大的本土企业,如大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威高骨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艾迪尔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春立正达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等。

  附件:

  

  

  

本文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