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2024上海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 深圳医博会
媒体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中心 >> 行业新闻 >> 浏览
媒体中心
行业新闻

市场需求持续旺盛 眼科耗材产业发展值得期待

时间:2021-12-27 8:13:1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点击:

来源:中国医药报

近年来,我国眼科疾病发病率和诊疗需求逐年上升,眼科医院和眼科专科医生数量不断增加,不仅使眼科手术可及率进一步提升,也带动了眼科手术所需相关耗材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从现阶段来看,国产眼科耗材以人工晶状体、角膜塑形镜等中低端产品为主,未来,人工角膜和人工玻璃体等高端耗材领域将成为行业发展新方向。

  市场空间广阔

  从需求端来看,我国眼科疾病患者基数较大,且患病率上升趋势明显。电子产品普及、不合理性用眼等诱因导致儿童青少年近视群体扩大,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带来青光眼、白内障等患病人数快速增加。大部分眼科疾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对耗材依赖程度较高,未来我国眼科耗材市场发展空间很大。

  国家卫生健康委2020年发布的《中国眼健康白皮书》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总体发生率为53.6%,近视防控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2018年8月,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八部门印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提出,到2023年,力争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省份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

  角膜塑形镜是一种非手术视力矫正方法,不仅可以矫正视力,还可控制近视度数增长,近年来在儿童青少年等群体中的使用越发广泛。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眼科及视光学分会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角膜塑形镜使用量为64万副,市场渗透率较低,仅1%左右;预计2023年市场渗透率有望达到2%左右,有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青光眼是仅次于白内障的全球第二位致盲因素,同时也是全球第一位不可逆致盲因素。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青光眼发病率在一般人群中是0.68%,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越来越高。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青光眼,植入青光眼引流阀是临床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青光眼治疗需求不断攀升,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202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9年我国公立医院青光眼出院患者人数达14.46万,比2018年增加1.76万人,同比增长13.9%。

  白内障是我国也是全球第一大致盲因素。2018年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新进展国际会议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60岁至89岁人群白内障发病率约为80%,90岁以上人群白内障发病率高达90%以上。

  人工晶状体是白内障手术所必需的植入性耗材,不同类型人工晶状体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光学设计,以及蓝光、紫外线滤过性等附加功能上。近年来,白内障手术开展例数和治疗率均显著提高。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数据显示,1999年,我国每百万人中白内障手术例数超过300,目前该数字已接近3000,增长了近10倍;能够得到及时治疗的白内障患者比例已从2014年的超过60%提升至目前的超过70%。

  主攻两大领域

  眼科耗材对技术的精细化程度要求较高,国内眼科耗材行业起步较晚,已上市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值耗材领域,高值耗材大多依赖进口。近几年,我国涌现出昊海生科、欧普康视、爱博医疗等具有一定实力的眼科上市企业,国内企业市场话语权得到提升。从产品种类来看,国产眼科高值耗材以人工晶状体、角膜塑形镜为主。

  人工晶状体

  从全球范围来看,人工晶状体行业集中度高,爱尔康、雅培眼力健、博士伦三大巨头占据全球人工晶状体85%左右的市场份额。我国市场上国产人工晶状体主要来自于爱博医疗和昊海生科两家企业。根据昊海生科和爱博医疗这两家公司的2020年年度报告,昊海生科约占国内人工晶状体市场销售量的30%,爱博医疗占10%以上。

  从现有人工晶状体产品类型来看,目前的竞争主要集中在第三代全像差补偿非球面人工晶状体上,它能显著改善手术眼在昏暗条件下和夜间的视力,是目前国际市场上最主流的人工晶状体;环曲面的人工晶状体同时具有球镜度和柱镜度,在完成普通人工晶状体屈光矫正功能的基础上,还具有散光矫正功能。

  未来,产品竞争将集中在新型人工晶状体上,如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大景深型人工晶状体、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等。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可以产生多个焦点,大大提高了患者术后远、中、近视力的精准性,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患者全程视力的要求;大景深型人工晶状体是一种介于多焦点与单焦点之间的人工晶状体,不会产生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引起的眩光、光晕、对比敏感度下降等不适;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基本能完全模拟天然人眼调节功能,是目前最高端的人工晶状体。

  角膜塑形镜

  角膜塑形镜是一种逆几何设计且具有角膜塑形功能的高透氧硬性角膜接触镜,主要在晚上佩戴,不影响白天的正常生活。由于是非手术近视矫正方法,可逆性强、安全性较高,用户主要是儿童和青少年。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018年发布的《近视防治指南》提出,临床试验发现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可延缓青少年眼轴长度进展约0.19毫米/年。

  角膜塑形镜的技术难点在于材料和结构设计,采用高分子材料,具有高透氧性、高生物相容性和高断裂强度等特性。目前,国际上具备夜戴型角膜塑形镜材料生产资质的公司仅有3家,分别为美国博士伦、美国Paragon和英国Cont amac。角膜塑形镜的结构设计是实现角膜塑形和近视矫正功能的基础。目前,我国已获得角膜塑形镜产品注册证的企业共9家,各家生产厂商都不具备显著技术优势。其中,昊海生科已收购英国Contamac 70%的股权,布局产业链上游原材料。

  再添发展生力军

  未来,我国眼科耗材行业有望在人工角膜和人工玻璃体等新耗材领域有所发展和突破。

  人工角膜是指用人造材料制成,通过手术植入患眼代替角膜盲患者混浊的角膜,使患者获得视力的一种植入式眼科耗材。人工角膜的出现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角膜供体紧张的局面,还为一些角膜移植禁忌症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其主要优点在于不会使患者发生角膜移植排斥,且产生的视觉效果比移植的人角膜更好,但对手术医生的专业水平要求更高。作为角膜盲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人工角膜植入术受到国内外角膜学科界广泛关注。我国角膜盲患者治疗需求大,未来这一领域的研究将取得更大进展,给更多患者带来更有效的治疗解决方案。

  随着我国人群高度近视率的增长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视网膜脱离患者人数越来越多。该病手术率高,这也意味着人工玻璃体市场潜力较大。目前,第一款人工玻璃体球囊产品已于2017年获批上市,为我国独立研制的创新产品,属国际首创。

  总的来说,患者数量的增加及患者对眼科诊疗需求的增加,推动了眼科耗材行业的高速发展。可以预见,随着全国各地眼科耗材类医疗器械集采政策的密集出台及落地,眼科高值耗材国产化率将得到提升,国内企业间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眼科耗材产业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研发能力强、产品布局完善的企业将更有机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本文选自王宝亭 耿鸿武主编的《医疗器械蓝皮书: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报告(2021)》)

本文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