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2024上海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 深圳医博会
媒体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中心 >> 行业新闻 >> 浏览
媒体中心
行业新闻

推进新时代医改 完善全民医疗保障体系

时间:2022-2-14 16:07:1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点击:

信息来源:网络

今年天津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把改善民生作为2022年工作的硬核任务,更好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中,“医疗卫生”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普遍关注的热门关键词,大家纷纷表示,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一方面总结了过往成绩,令大家备受鼓舞、士气大振;另一方面,又从总体部署目标上高屋建瓴、明确思路,为我市医疗卫生事业今后发展提供了“新招法”,我们将以百姓需求为纲、以群众幸福为根,融入新时代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大潮,为健全完善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增砖添瓦。

天津市人大代表李金辉建议:增加百姓对中医药的可及性和获得感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国家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的核心,承担着为基层群众提供健康服务的重要任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不能满足基层群众对中医药健康服务的需求,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中医药传承创新和发展。”对此,市人大代表,宁河区中医医院党总支副书记、主任医师李金辉就我市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提出建议。

李金辉建议,把发展中医药工作作为民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予以重视,相关部门制定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实施方案,对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进行细化分解。

加强中医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区级中医院基础建设投入,二级中医院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加大经费投入,给予政策倾斜,尤其是还未获得国家基本建设项目资金的区级中医院要争取获得国家项目支持,地方予以配套,重点建设好基层中医药服务龙头单位。

制定完善有利于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医保支付是调节中医医疗服务行为、引导中医医疗资源配置、鼓励中医药服务提供和使用的重要杠杆。全面落实中医药医保原有扶持政策。将中医医院医保报销起付线相比同级综合医院在规定范围内进行差异性设置。扩大中医药服务项目报销目录。将中医诊疗项目、中医药适宜技术、院内制剂和中药煎煮等纳入支付范围。使患者能够享受到医保政策的优惠。

加大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专列基层中医药人才培训资金,制定有利于基层中医药人才引进和培养的优惠政策。

重点发展中医特色专科。引导区级中医医院在提供基本医疗的同时,走差异化发展道路,优先发展中医特色浓郁的专科专病。提高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增加老百姓对中医药的可及性和获得感。

天津市政协委员明东建议:让天津数字健康城市“加速跑”

“《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到,2022年我市将深入实施数字化发展三年行动,培育一批数字化重点平台,另一方面,信创与生物医药都是我市12条重点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在扶持政策叠加下,具备信创安全基因的健康医疗体系及数字健康示范城市在津落地指日可待!”听取政府工作报告后,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天津市委员会常委、天津大学医学工程与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明东对“依托信创工程推进天津数字健康示范城市建设”的建议更加充满信心。

明东认为,以健康中国与数字城市深度融合的“数字健康城市”模型将全方位改善城市数字化与健康水平,提高百姓生活质量。由于我国目前的城市公共卫生健康体系尚存在诸多不足,城市卫生医疗体系及治理现代化能力亟须提升。

“天津作为国内最重要的信创产业基地,拥有完整的信创产业链布局,在发挥数字技术赋能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药品供应、健康保障与管理等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明东建议,从四方面发力建立政府主导、企业联动、百姓参与、医疗提升的共赢机制,打造立体健康城市有机结构,“一是实现大健康数据与医疗数据互联互通,打造一站式数字健康平台,重构便民惠民服务体系;二是构建“智慧医疗”“智慧公卫”“智慧家医”“智慧慢病管理”“智慧康养”“智慧监管”模块,打造智慧健康医疗应用创新示范基地;三是建设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高端智库,加强数字医疗跨界人才联合培养,推动健康医疗数字产业链建设与拓展;四是启动天津市智慧医疗与数字健康重大研发专项,促进健康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协同推进标准体系、应用解决方案、示范应用以及测试评价等工作,加快推进我市医疗机构和产业数字化转型,着力建成‘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数字健康示范城市。”

天津市政协委员朱铭来建议:提高普惠型商业医疗保险水平

日前,农工党天津市委会向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递交了关于加快发展天津市“惠民保”项目的提案,建议从强化顶层设计、打造多元化产品体系、强化监管机制等方面,全面提高我市城市普惠型商业医疗保险(以下简称“惠民保”)水平。

“‘惠民保’主要特征为政府主动介入、保险公司市场运营、居民自愿参保、保障重特大疾病,具有‘低门槛、低保费、高保额、高附加服务’等普惠性特征的社商融合型商业医疗保险。”市政协委员、农工党天津市委员会常委、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向记者介绍,目前,我国已进入“惠民保”快速发展期,截至2021年10月,全国共上线136款“惠民保”产品,覆盖人群超7000万人,但就天津本地而言,相关政策仍有待进一步规范和支持。”

经过前期大量调研,农工党天津市委员会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对加快我市“惠民保”的发展提出建议,高度重视“惠民保”顶层设计,鼓励用人单位和城乡集体经济组织为职工和居民购买“惠民保”,用人单位为全体员工购买“惠民保”的费用,在纳税所得额中准予扣除,城乡集体经济组织为居民购买“惠民保”的费用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

“精心设计全覆盖、全周期的‘惠民保’产品十分重要,不排除高龄老人、不排除已患病人群(含重大疾病患者)和不排除既往症的任何病种;并在建立完善价格调节机制的基础上,对医保范围内住院及特病门诊的高额费用、医保范围外治疗费用、特殊自费药品进行全面保障,根据重大疾病和罕见病发病率,对纳入特药的种类和数量进行科学评估,最大限度减轻参保患者自费负担。”

朱铭来补充到,确保“惠民保”可持续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强化保险监管,科学制定保险公司的遴选、退出和替代机制,选择服务能力强、经营信誉好的保险公司和第三方平台组成共保体,对“惠民保”经办服务给予相应支持和有效监督。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