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2024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 深圳医博会
媒体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中心 >> 行业新闻 >> 浏览
媒体中心
行业新闻

16省联盟发布,20类耗材集采启动

时间:2023-3-8 11:09:16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点击:

来源: 赛柏蓝器械 2023年03月08日

首轮带量采购降价冲击波,即将席卷新的耗材品类。

01 集采生面孔,遭遇降价潮

3月6日,三明采购联盟发布《关于开展三明采购联盟血管结扎夹等20种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数据填报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指出,河北省将牵头三明联盟开展20种耗材带量采购。

image.png

根据《通知》,此次带量采购品类包括:可吸收血管结扎夹、一次性活检针、一次性使用输尿管导引鞘、血管鞘、免打结缝合线、房间隔缺损封堵器、造影导管、Y接头、角膜塑形用硬性透气接触镜(夜戴型)、人工骨填充材料、一次性使用无菌外周血管内药物涂层球囊、颅内支架、动脉瘤夹、心脏固定器(稳定器)、一次性使用温度传感器、一次性使用血氧饱和度传感器、泌尿取石网篮、一次性使用高压造影注射器及附件、一次性压力延长管、医用干式胶片等20种医用耗材。

填报内容包括:历史采购数据(各填报单位统计汇总本单位20种医用耗材自2022年3月1日至2023年2月28日的采购单价、采购数量等信息)及采购需求数据(各填报单位结合临床实际,预估本单位下一年度采购需求数量)。

医疗机构填报时间为2023年3月8日-3月22日。医保部门审核时间为2023年3月9日-3月23日。

此轮数据填报工作完成后,预计20种耗材集采也将在不久后正式启动。

据赛柏蓝器械观察,此次集采去年就已开始酝酿。河北省医保局2022年12月曾发布相关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文件的征求意见稿。

三明联盟覆盖16省31市4县、1.67亿人口,在覆盖范围颇大。这份带量采购名单包含诸多集采生面孔,引起业界广泛关注。

其中,既有从未纳入集采的消费型医疗器械“OK镜”,也有冠脉介入集采后被看作蓝海市场的外周介入、神经介入等领域耗材,如用于外周血管系统的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外周血管内药物涂层球囊,用于颅内动脉瘤瘤颈或瘤体的临时或永久性闭塞治疗的动脉瘤夹,用于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颅内支架等。骨科耗材中,人工骨填充材料的带量采购规模也上升到省级层面。

此外,部分低值耗材也登上了集采名单,在现行报价的基础上,耗材价格将进一步走低。

02 集采强势扩围,2023重点公布

整体来看,集采扩围趋势明显,越来越多的耗材领域,正在经历带量采购的冲刷。

一方面,耗材集采覆盖品类不断扩充。近两年,种植牙、口腔正畸、OK镜等非医保报销类耗材、进口占比在八成以上的高值耗材,出乎意料地现身集采行列。

另一方面,集采规模扩大,大型联盟集采频频露头,省级采购常态化扩围。去年,河北省曾一次性开展了22类耗材带量采购,刷新了省级集采记录。骨科创伤耗材的大型省际联盟价格联动,也使得更低的价格快速覆盖全国绝大多数省份。

今年的集采重点已经确定。

根据3月1日国家医保局办公室发布的《关于做好2023年医药集中采购和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2023年将按照“一品一策”的原则开展新批次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做好脊柱类耗材集采中选结果落地执行,参照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价格专项调整的做法,优先调整与脊柱类耗材集采相关的手术价格。适时启动人工关节集采全国统一接续。

聚焦心内科、骨科重点产品,指导更多省份推进吻合器、超声刀等普外科耗材集采,继续探索体外诊断试剂集采,各省份至少开展1批省级耗材集采。重点指导陕西牵头开展硬脑(脊)膜补片、疝修补耗材省际联盟采购,河南牵头开展神经外科等耗材省际联盟采购,安徽牵头开展体外诊断试剂省际联盟采购。

03 规则优化:提高中选率

在带量采购强势扩围的过程中,集采规则也在优化中渐趋温和。

国家医保局在《关于做好2023年医药集中采购和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要创新完善集采规则。着眼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防止地方保护、区分内外资、关联性较小因素加分等影响公平竞争的做法。

坚持带量基本原则,综合考虑市场竞争格局、企业生产供应、信用和履约情况、产品质量或临床认可度等因素完善采购规则,倡导多家中选。

对于集采中可能出现的报量明显不足、中选产品供应配送卡顿等问题,今后也将加强监管。

上述文件指出,要着力提高报量准确性。运用历史采购量复核医疗机构报量,提高报量与临床实际使用的匹配度,对“用而不报”、刻意少报或接续采购报量明显低于上一轮集采的,在报量阶段即要求整改或作出说明。集采结余留用资金严格与报量挂钩,在执行到位的前提下,做到多报量多留用、少报量少留用、不报量不留用。

国家医保局将定期通报各省份中选产品采购情况,对执行情况好、监管力度大的先进典型予以表扬,对执行不力的加强督导。此外,加强中选产品供应保障。建立医疗机构、生产配送企业、医药集中采购机构间集采品种供应保障的有效反馈机制,提升应对供应配送问题的灵敏度,及时采取加大供应调配、替补供应等措施,对不能按要求供应的企业,依情节给予相应等级信用评价。

伴随集采经验的不断丰富,医保、医院、企业和患者之间的天平,将逐渐达到平衡点,新的耗材市场环境正在生成。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